HPV筛查是怎么检查的
HPV(人乳头瘤病毒)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检测宫颈细胞或分泌物中的HPV病毒来评估感染风险。以下是HPV筛查的详细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避开特殊时期
避开月经期(建议月经结束后3-7天检查)。
检查前24-48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使用阴道药物或润滑剂,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告知医生情况
如有怀孕计划、正在怀孕、宫颈手术史或异常出血,需提前告知医生。
二、检查方法
HPV筛查通常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联合进行,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常见方法包括:
1. HPV分型检测
目的:检测是否感染HPV,并确定具体病毒类型(如高危型16、18型,低危型6、11型等)。
方法:
宫颈刷取样:医生使用专用刷子伸入宫颈管,旋转数圈收集宫颈脱落细胞。
样本处理:将刷子放入保存液中,送实验室进行DNA检测。
结果解读:
阴性:未检测到HPV感染。
阳性:需进一步区分高危型(如16/18型需立即阴道镜检查)或低危型(如6/11型可能引起生殖器疣)。
2. 联合筛查(HPV+TCT)
目的:同时检测HPV感染和宫颈细胞异常,提高筛查准确性。
方法:
同一取样过程:用刷子同时收集宫颈细胞,分别用于HPV检测和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结果解读:
若HPV阳性且TCT异常,需进一步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若HPV阳性但TCT正常,需定期复查(通常6-12个月后)。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轻微不适:取样后可能出现短暂少量出血或腹痛,一般1-2天自行缓解。
避免感染: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盆浴或游泳。
结果解读:
阴性: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通常3-5年一次)。
阳性:需根据病毒类型和细胞学结果决定后续处理(如阴道镜、活检或治疗)。
疫苗接种:即使筛查阳性,接种HPV疫苗仍可预防其他未感染的病毒类型。
四、筛查频率建议
21-29岁:每3年一次TCT检查(或HPV+TCT联合筛查)。
30-65岁:每5年一次HPV+TCT联合筛查,或每3年一次TCT。
65岁以上:若既往筛查正常且无高危因素,可停止筛查。
高危人群(如免疫抑制、HIV感染、既往宫颈病变):需缩短筛查间隔或增加频率。
五、常见问题解答
HPV阳性=宫颈癌?
❌ 错误。大多数HPV感染可自行清除,仅持续高危型感染可能引发癌前病变或宫颈癌。
男性需要筛查吗?
⚠️ 男性感染HPV通常无症状,但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目前无常规筛查推荐,但高危行为者建议咨询医生。
筛查前需要空腹吗?
❌ 不需要。HPV筛查仅涉及宫颈取样,无需特殊饮食准备。
总结
HPV筛查是简单、无创的检查,通过宫颈取样即可完成。定期筛查结合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宫颈癌风险。若结果异常,务必遵循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切勿忽视或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