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主要查什么
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的妇科诊疗技术,通过将带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细长镜体(宫腔镜)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直接观察子宫内部结构,并可进行诊断或治疗操作。以下是宫腔镜检查的主要用途、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宫腔镜检查的主要目的
1. 诊断宫腔内病变
异常子宫出血:
适用情况:月经紊乱(如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绝经后阴道出血等。
检查意义:排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等。
不孕或反复流产:
适用情况:夫妻双方检查均正常但未怀孕,或自然流产≥2次。
检查意义:观察宫腔形态(如子宫纵隔、鞍状子宫)、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排查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等。
影像学异常的进一步检查:
适用情况:B超、CT或MRI提示宫腔占位(如肿物、积液)、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
检查意义:直接定位病变并取活检,明确病理性质(如良性息肉 vs. 恶性肿瘤)。
宫内节育器(IUD)异常:
适用情况:IUD嵌顿、移位或残留,或带器妊娠后需取环。
检查意义:精准定位IUD位置并辅助取出。
2. 治疗性操作
宫腔内手术:
切除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
分离宫腔粘连(如人流术后或感染导致的粘连)。
取出嵌顿或断裂的IUD。
疏通输卵管开口(辅助不孕治疗)。
辅助生殖技术:
在胚胎移植前评估宫腔环境,提高成功率。
二、宫腔镜检查的适用人群
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异常、不孕或流产史。
围绝经期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需排查子宫内膜癌。
有宫腔操作史者:如人流、刮宫、剖宫产术后,怀疑宫腔粘连或残留。
需要宫内治疗者:如息肉切除、肌瘤电切等。
三、宫腔镜检查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
急性生殖道感染(如盆腔炎、阴道炎)。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无法耐受手术者。
大量子宫出血(需先止血再检查)。
宫颈瘢痕狭窄无法扩张者。
相对禁忌:
妊娠期(除非必需诊断或治疗)。
宫颈恶性肿瘤(可能扩散)。
近期子宫穿孔史。
四、宫腔镜检查的流程
术前准备:
检查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避免出血干扰视野)。
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心电图等。
术前用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扩张宫颈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
禁食禁水:全身麻醉者需术前6-8小时禁食。
检查过程: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
扩张宫颈后,缓慢插入宫腔镜,注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扩张宫腔。
通过镜头观察宫腔形态、内膜状态及输卵管开口,必要时取活检或进行手术操作。
全程通常10-30分钟,根据病情复杂程度而定。
术后护理:
观察1-2小时无异常后可离院。
术后2周内避免性生活、盆浴及剧烈运动。
少量阴道出血或腹痛属正常现象,若出血量多或发热需及时就诊。
病理结果通常需3-7天出具,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治疗。
五、宫腔镜检查的优势与风险
优势:
微创:无需开腹,术后恢复快。
直观:直接观察宫腔,诊断准确率高。
集诊治疗于一体:可同时完成活检或手术。
风险:
出血:术中或术后少量出血,罕见大出血。
感染: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子宫穿孔: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子宫壁(发生率低)。
水中毒:膨宫介质过量吸收可能导致低钠血症(罕见)。
六、常见问题解答
Q:宫腔镜检查疼吗?
A:多数患者可耐受轻微疼痛(类似痛经),若对疼痛敏感可选择无痛麻醉。
Q:检查后多久可以怀孕?
A:若未进行手术操作,下次月经干净后即可备孕;若行宫腔粘连分离或肌瘤切除,需遵医嘱等待3-6个月。
Q:宫腔镜和诊刮有什么区别?
A:诊刮是盲目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可能漏诊;宫腔镜可精准定位病变并定向活检,漏诊率更低。
提示:宫腔镜检查是妇科领域的重要工具,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进行微创治疗。若出现月经异常、不孕或宫腔内病变迹象,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