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的几种原因和症状
阴道出血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症状表现多样,以下为具体分析:
生理性原因及症状
月经: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会引起出血,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排卵期出血:排卵期间,女性体内激素出现波动,可能引发阴道出血,症状表现可伴有轻度的下腹部不适或者腰部酸痛,也可无伴随不适,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建议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初次性生活:第一次性生活对于处女膜的损伤引起破裂、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
激素水平波动:女性在排卵期或围绝经期可能出现激素水平短暂失衡,导致子宫内膜少量脱落出血,通常持续1 - 3天可自行停止。
撤退性出血:使用孕激素的女性突然停药后也会出现阴道出血。
病理性原因及症状
妇科炎症
阴道炎: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能导致阴道炎,出现瘙痒、阴道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伴随黄色分泌物。
宫颈炎:子宫颈发生炎症,伴随着白带增多、异常阴道排泄物等不适症状。炎症分泌物刺激阴道局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如果进行性生活或受到机械性损伤,会导致局部黏膜破损,引起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炎:病菌感染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出现腹痛、出血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
宫颈病变
宫颈息肉:大多数发生在性生活或进行妇科检查之后,一般是接触性出血,出血量不多,颜色鲜红,且伴有性交痛。
宫颈癌:源于子宫颈位置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后期则会表现出接触性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中带有血液或者出现阴道流血,排出恶臭脓血样液体和下腹部隐痛等症状。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和增生:导致月经量增多或者两次月经间期出现出血的现象。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生长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刺激盆腔器官,引发非经期出血,女性通常伴有性交疼痛或排便不适的症状。
子宫内膜癌: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的一组恶性肿瘤,除了异常阴道流血外还会有排出恶臭脓血样液体和下腹部隐痛等症状。
妊娠性疾病
宫外孕:停经后的阴道出血,多见于先兆流产或者宫外孕,出血多合并有腰酸、腹痛。
先兆流产:停经后的阴道出血,多见于先兆流产或者宫外孕,出血多合并有腰酸、腹痛。
葡萄胎: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也可能导致阴道出血。
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生产后由于子宫收缩不良,有可能会引起阴道出血淋漓不尽的现象,还可能伴有胎盘早剥等情况。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由于子宫肌瘤使得宫腔面积扩大,影响子宫收缩,会导致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以及不正常的阴道出血现象。
阴道损伤:男女发生性行为时处女膜破裂或者阴道损伤,就会出现女性阴道出血的症状。另外,由于外力损伤,比如阴道骑跨伤等,也会导致阴道出血。
药物副作用:服用紧急避孕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干扰子宫内膜正常生长周期,引发突破性出血。
阴道出血的常见症状
经期异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如周期缩短或延长,经期持续时间异常。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等引起。
非经期出血:在非月经期间出现点滴出血或大量出血,可能与排卵期出血、子宫内膜息肉或宫颈病变有关。
出血量异常:出血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如经血过多可能导致贫血,过少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
伴随疼痛:出血时伴有下腹坠痛、腰酸等不适,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颜色质地异常:出血颜色呈暗红、鲜红或咖啡色,质地稀薄或伴有血块,可能反映不同病理状态,如感染或肿瘤。
点滴状出血:表现为少量血液渗出,常见于月经前后或排卵期,血液呈暗红色或褐色,可能沾染内裤或卫生护垫,无明显腹痛或其他不适,持续时间较短。
大量出血伴随血块:血液呈鲜红色,混有大小不等血块,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
周期性出血:与月经周期相关,但出血时间、量或颜色异常,如经期延长、经量骤增或骤减。
非经期不规则出血:无规律,可能表现为间歇性少量出血或突发大量出血,出血时间不定,颜色从粉红至暗红不等。
接触性出血:指性交、妇科检查或器械操作后立即出现的阴道出血,血液多为鲜红色,量少但持续,可能伴随轻微疼痛。